武汉枫庆测控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2011风电政策解读——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

编辑:武汉枫庆测控有限公司  时间:2018/12/04
8月24日,国家能源局向各省下发了《关于“十二五”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》,安排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,并将拟核准指标分解到各省,未列入计划中的项目将不得核准,不能并网,也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。

这一控制风电开发的节奏、量化各地新建风电指标的举措,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能源局将收紧风电的核准权。

与此同时,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1年第5号公告文件,批准了《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》等18项标准。这18项风电行业标准的实施,表明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强对风电行业的管理。

对此,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《中国投资》采访时表示,国家能源局加强对风电开发的管理,主要背景是随着我国风电开发规模的扩大,一些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风电盲目建设的问题,有些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并网发电,因此,国家能源局要求地方对风电开发制定计划,提出计划的依据是风电发展规划、前期工作、电力市场和并网条件。

同时,他也表示,由于风电规模的扩大,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缺口也在扩大,加强计划管理将更有效利用有限的补贴基金。

虽然目前受电力市场的制约,风电发展速度会有所放缓,他表示积极推动风电发展的思路没有变。风电能否继续实现规模化发展,取决于多种因素,包括思想认识、技术条件、管理水平,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迈出步伐。

加强计划管理

防风电项目晒太阳

记者:最近能源局下发通知,加强了风电项目的核准管理,并对风电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,您能否介绍一下该政策?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?

史立山:“十一五”以来,我国风电发展很快,装机容量已连续多年翻番增长,目前全国风电并网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,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。但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扩大,在北方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风电并网难和运行难的问题,有些风电场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发电。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不顾市场条件盲目发展。风电建设不只是有风能资源就行,还必须要有电力市场,建风电场是为了发电运行,替代化石能源,不是为了建设风电而建设风电。为了促进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,提高风电的开发效益,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加强风电建设管理的措施,要求地方加强风电开发的规划和计划工作,把落实风电市场和并网条件作为风电场建设的重要基础

风电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控制是比较难的,这和风电的特殊性和技术发展有关。在2004年研究制定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》时,提出2010年风电发展目标是500万千瓦,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目标订得太高。考虑到风电发展会加快,2007年在发布《可再生能源“十一五”发展规划》时,将2010年的风电发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,实际上,2010年风电装机超过了3000万千瓦。目前提出的“十二五”风电发展目标是新增7000万千瓦,到2015年,全国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。这个目标也是指导性的,并不是一个硬指标。过去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设备制造,因为在“十一五”初期,我们还不能制造大型风电机组设备。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主要因素是电力市场,这既与风能资源的分布与电力市场分布不均衡有关,也与风能资源的随机和间歇特性有关。解决这些问题,既面临技术方面的问题,也面临管理方面的问题,与经济政策和电力管理体制密切相关。因此,推动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,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,特别是需要在价格政策、补贴机制和电力管理体制上实现突破。

记者:并网是风电项目开发的重要条件,最近能源局发布了《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》,这对规范风电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?

史立山:长期以来,我国风电行业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风机设备制造、材料使用、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,相对来看,对风电并网技术规范重视不够,主要采用水电和火电机组的并网标准。由于风电机组为低转速发电技术,而且根据风速不同转速也在不断变化,为了满足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品质的要求,风电机组设计采用变频和变流技术,如果不对变流装置进行专门设计,当电力系统电压发生波动时,风电机组就会自动脱网,使电力供需平衡的系统出现不平衡。如果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很小,其自动脱网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,也不会有问题。但当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比较大时,其自动脱网就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。因此,在欧洲风电规模比较大的国家,对风电机组提出了“低电压穿越”要求,要求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发生波动的一定幅度和一定时间内,风电机组不能自动脱网。这次发布的《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》,对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提出了明确要求,这也是这个规范最鲜明的特点。过去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已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,现在上升为国国家标准,表明大家对风电发展认识的深化。过去,风电装机规模很小,对电力系统没有任何影响,为了支持风电发展,对风电机组的性能要求不严,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,风电在一些地区的装机规模已经很大,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也较大,如果发生脱网问题,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,对风电机组性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是必要的,这对促进我国风电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。

市场因素成制约

记者:您能否谈谈当前风电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?

史立山: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在《可再生能源法》和有关配套政策的推动下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,特别是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,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增长,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。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,已经具备了1.5兆瓦以上各类技术类型、多种规格产品的制造能力,基本满足了我国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,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。

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,新能源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全社会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了,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很高,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会战新能源的局面。

但与此同时,风电发展的市场制约也突现出来。过去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制约是风机设备,而现在主要是市场因素和体制因素。另外,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、标准规范、质量保证也面临许多挑战,近来风机质量事故不少,暴露了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。

所以,与5年前相比,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,要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来推动风电的发展。

记者:从最初的特许权招标,到风电大基地战略,到现在的加强行业管理,风电政策随着风电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,那么我们对风电加快发展的思路是否产生了变化?

史立山:加快风电开发的思路是不变的。从现在来看,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制约,新能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目前,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把能源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新能源上,这是历史的必然。不过,也要看到,虽然新能源发展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,但是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今后发展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。

记者:那么该如何解决当前风电所面临的瓶颈问题?

史立山:要破解这些制约,首先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。欧洲国家对新能源发展是很重视的,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很不错,丹麦的风电比重已经超过20%,2020年要超过40%,西班牙去年风电曾占到负荷的53%,但是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政策、什么样的体制保障了这样的发展,我们还需要学习和研究。

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已经很多,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科学的评价,让用户、让全社会客观公正地了解这些企业,了解行业,做好投资决策,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。最近就有位香港的人大代表找我反映风电在一些地方发生的问题,如最近发生的风机倒塌、风机着火和风机脱网等事故,他们都很关心这些问题。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,是行业管理的问题,应该建立一套对各类企业进行评价的机制,定期进行公布,并接受全社会监督,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,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。